|
简单对我买砖的心得做个总结。
对砖,网大有句话,大致的意思是,广东砖都差不多。
意思是别纠结什么全抛釉、玻化砖、精工砖,保证原产地,质量都差不了。
如果是这样,那些大牌,就卖不动了,但大牌有大牌的话术:我们大牌比的是品质,五年后见分晓,呵呵。
姑且不论这些,我简单的对各类瓷砖卖家做个归纳:
合计三类:
一类是以终端家装客作为主要客户群体。这类商家除了拼品牌、价格外,最核心的还有两个,一是提供设计,二是铺贴过程的服务配合。这类“砖家”以钟秀路和百安宜家等建材商场为主,如我看的诺贝尔、伊派、金意陶、马可波罗等。
跑量自不是这种模式的强项,强调服务和每单利润率才是他们所追求的。
另一类是批发跑量为主,兼做工程单及终端散客,这类商家瓷砖品牌以二三线品牌货杂牌为主,主要的竞争力在于较低价位、快出货,资金周转快,可以抓住中低定位的消费群体。但如果指望比较可靠的铺贴设计和细致入微的服务,可能就会有所失望了。永兴内的绝大多数瓷砖品牌属于这一类。
这类模式以跑量为主,故发展他的渠道商,薄利多销,打价格战是他们选择的经营策略之一。
还有一类是渠道下沉的小经销商,会同时经营2个以上品牌产品,主要分布在一些小的建材市场,如开发区的建材市场。他们会经销一些二三线甚至不入流品牌,他们的优势是渠道下沉给消费者带来的选购、物流等便利。
这类模式属于夹缝中求生存型,会赚一些信息不对称的钱。
先不论第二三种类型。第一种类型的模式,其厂家的品牌投入大、占据消费者心智更长久,质量更可靠,因此,其品牌溢价自然应该更高。然而,我在观察这些品牌的经营模式时发现,除了大规模的促销外,这类商家有两种主要的经营模式,我称之为“产品驱动型”和“设计驱动型”。
产品驱动型模式是目前典型的导购模式,也是多数专卖店的模式,导购带你选产品是他第一位的驱动力,选完产品,有能力的商家会给你提供设计。这种方式看似没有问题,但存在逻辑顺序上的颠倒,尽管这不一定是瓷砖商家的错。
这次,我很惊喜的感受到一家瓷砖卖家与众不同的服务,就是我上文所说的“雅士高夫”的葛总家的模式,记得是葛总的儿子小葛总接待的我们,他并不急于推销砖,而是深入沟通买家的装饰风格,喜好,对砖的要求,对砖设计的理念等等,然后给你作图,同时推选几种砖,等第二次见面,他会将模拟效果图全部用PAD展现出来。与其说这是一种服务模式,不如说这是一种营销模式,用设计框住你,用设计推销他的产品。据称,他的这种服务方式,接的最多的是一些别墅的单,很多家装公司对其设计有依赖,合作不少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