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七十年代生人也来报个到!
那时农村的娃哪有什么装修不装修的概念,小的时候老爸兄弟姐妹多,大伙儿都挤在一个破茅屋里(这个我没概念,都是听我妈讲的),我爸结婚后另立门户,分得一角柜和一间房,我妈好强,几年辛苦愣是在宅基地建了宽敞的小瓦房,地面是用红砖铺的,墙也是红砖本色(现在有追求本质生活的人故意拗这个造型),外公家支援的木头椽子,这就乔迁新居啦。
等我成年那会,家里寻思着建楼房,外立面贴的是小条白砖,楼顶是琉璃瓦,家里地面统统是地砖,这些还都是叫了车到南通永兴商城的瓷砖批发市场采购的,那时房子建好那会,我被我妈指挥着拿块毛巾趴在地上擦地砖,那个光亮带来的喜悦感,到现在都记忆尤新。也就是这次建房,我也算第一次参与了一把。
工作伊始,住在县城亲戚家,是单位福利分房,虽然也就是70几平方的三室一厅,但算象模象样的装修,上有吊顶、吊灯富丽堂皇,下有地板光亮可鉴,卫生间还有浴霸,冬天洗澡一点都不冷,把俺这个农村娃羡慕得一塌,什么时候我才拥有这样的房呢。后来工作几年后从同事手上也买了一套二手房,多层的四楼,就在亲戚家楼上,象模象样地终于算有了自已的窝,并且在这个小窝里有了自己的娃。
后来,工作调来南通,抓住房价上涨前的尾巴,买了套商品房,老公那时比现在勤快多了,小到螺丝钉,大到主材都是他一手操办,在工地和工人们打成一片,经常买些卤菜拎些酒和工人们聊得不亦乐乎。对这套房子的装修过程我几乎没啥印象,唯一有印象的是买电视机时老公让我一起去参考,结果我做主花了1万3买了台等离子放在客厅,看了没有10次就成了摆饰,后来也许长期不动它,索性罢了工,售后一瞧,说修一下要好几大千,得,彻底没有了动它的兴趣。反正看电视都是在房间里。
目前正有一套房在装修中,我和老公的角色来了乾坤大转移,从前期的设计(NND,想起设计就要爆粗口,遇人不淑)到一步步的进程,都是我全程跟着,俺男人是顾问,隔三差五视察一下,提点或中肯或低级的意见。眼看着房子初具雏形,虽然有些方面还是带着难以弥补的遗憾,总体而言,还是颇有成就感的,在这里,一并感谢我们伟大的监理-网大,是他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处处替业主作想的可贵品质,才让我这次的装修之路趟过泥泞走向光明。
漫漫装修路,我走我可以。嘿嘿,最后得瑟一下。
|
|